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

名镇小榄之痛 传统打法之危


发表时间:2020/2/13 22:34:07

最近,中山市小榄镇有新举措了。

这个曾享誉全国的专业镇,如今在全市率先出台“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”,希望让企业家吃上“定心丸”。

坐不住的背后,是小榄经济面临的尴尬境况。2019年前三季度,中山小榄GDP仅为275.07亿元,下跌2.4%,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1项为负增长。

同为珠三角老牌专业镇的东莞长安,2019年前三季度,GDP达526.5亿元,增长7.7%,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,甚至不少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
一涨一跌,反差鲜明。回望20年前,中山小榄的经济总量与顺德北滘、东莞虎门和长安几乎旗鼓相当,是全国的珠三角专业镇排头兵。而如今,当这3个镇“组团”跨入GDP“600亿俱乐部”时,小榄却连续几年在“300亿俱乐部”中徘徊不前。

深陷负增长的泥淖,是占据中山经济总量约七成的专业镇经济转型阵痛的缩影。

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廖瀚 何伟楠

走下“神坛”

珠三角专业镇经济活跃而强大,强镇林立、卧虎藏龙。

中山小榄,这个在1986年就被誉为“南方锁城”并在全国先行一步的工业强镇,如今掉队久矣。

2019年前三季度,小榄GDP275.07亿元,下跌2.4%,工业投资下跌45.9%、规上工业增加值下跌9.6%、进出口总额下跌3.8%……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1项是负增长,占比超过六成;有10项指标增幅低于中山平均水平,严重拖了全市的后腿。

放到珠三角来看,小榄面临的尴尬更是明显。

2019年前三季度,南海狮山镇GDP842.51亿元,增长5.8%,东莞长安镇GDP526.5亿元,增长7.7%,东莞虎门镇GDP505亿元,增长5.8%;2019年上半年,顺德北滘镇GDP322亿元,增长7.2%……这些曾经的同路人,都在大步流星向前迈进。

回顾“威水史”不难发现,过去笑傲珠三角的小榄,风头并不比它们差。

在小榄的“黄金时代”,五金、服装等轻工业发达,是全国首个被正式命名的“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”、全国首个“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集群创新(试点)基地”……
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。小榄产业的式微,并非没有先兆。

新世纪以来,小榄五金等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为主的产业,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。随着全国各地五金行业兴起,小榄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,“价格战”之下整个行业增速逐渐放缓。

到了2008年,国际金融危机对小榄的五金、服装等传统产业造成冲击。受汇率升高、出口退税下降、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综合影响,小榄一批出口导向型五金企业生存艰难。

遗憾的是,面对正在急剧变化的行业环境,小榄的危机感不强,转型步子迈得不够果断、不够大;另一方面,由于传统产业发展遭遇瓶颈,新兴产业集群又没能形成,隐患从此种下。此后数年里,当其他一些专业镇以20%的GDP增速高歌猛进时,元气大伤的小榄,多年增幅不超过10%。

数据显示,2001年到2018年,小榄镇的GDP从51.58亿元增长到344亿元,名义增速为566.93%,在中山24个镇区中排名第22位,差点垫底。
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百舸争流,慢进也是退。

虽然曾经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,但当虎门、长安、北滘2018年的GDP均突破600亿元大关时,小榄还仅为367亿元。差距越来越大的背后,是小榄经济失速。2015年-2018年的4年间,小榄的GDP平均增速仅为7.25%,低于长安(11.38%)、北滘(7.88%)和虎门(7.7%)。

面对经济环境、产业形势双重挤压,2019年小榄更是陷入经济负增长,从“特种部队”沦为了拖累中山经济的“包袱”。

求解“新锁”

时间拨回上世纪90年代初,吴晓波跟随中央新闻记者代表团到访小榄时,对朝气蓬勃的小榄印象深刻:“那时候的小榄聚集了大批青年创业者,可以说是年轻人在轻工产业领域创业的标本城市。”

到如今,“南方锁城”的创业密钥为何不灵了?

翻开历史不难找到一些答案。

小榄的制造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(2003年小榄有五金类企业1801家,其中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只有150家,仅占8.3%),早期家庭作坊式企业更是占了绝大部分。这种创业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“船小好调头”的灵活优势,也能充分调动创业者的创富积极性。随着市场化竞争加剧,劳动力密集型、设备装备化程度低,“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”的模式,缺乏骨干企业领军,可持续性逐渐减弱。

到了本世纪初期,小榄先后获得“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”“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”“中国内衣名镇”称号,建立多个国家级产业集群。但随之而来的是,产业布局太过分散,转型力度不够的隐忧浮出水面。

时隔多年,小榄一名企业家仍感到惋惜:“小榄没有抓住‘南方锁城’这个名头做大做强做出品牌,而是在电子音响、内衣这些产业上蹉跎时间,错过了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。”

珠江口东岸的东莞长安,则抢准了产业新风口实现转型。

2011年随着智能手机兴起,一些电子信息企业转型生产智能手机,长安镇顺势而为,通过培育壮大OPPO、vivo等龙头企业,引导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化发展。到2018年,该镇规上电子信息产值达到1616亿元,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手机制造高地。拥有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基地的小榄,2018年才将兴起多年的智能锁产业定位为核心产业,在产业转型上一步慢、步步慢。

不仅如此,最近10多年,当佛山、东莞等地的强镇纷纷抢下“先手棋”,力推“腾笼换鸟”“机器代人”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“隐形冠军”、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和技术研发时,小榄基本还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,没能抓住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窗口期,加上面临缺乏技术、资金、人才等难题,结果两头扑空。

如今多年过去了,小榄过去缺乏骨干企业、产品技术含金量不高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、附加值偏低的旧模式、老问题,并没有随新形势发生根本性改变。

当北滘镇孕育出美的、碧桂园两大世界500强企业,当长安镇崛起OPPO、vivo两大国际智能手机品牌,当狮山镇涌现24家全国“隐形冠军”企业,小榄又有什么拿得出手?

从企业规模来看,目前小榄镇拥有市场主体4万多家,其中,制造业企业1.4万多家,规上工业企业只有420家,仅占2%左右,数量不到狮山镇(1034家)的一半。

从创新指标来看,小榄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08家,也远低于狮山镇(652家)、长安镇(547家)。从品牌水平来看,小榄除了华帝、榄菊日用,几乎再难找到家喻户晓的品牌。

在新一轮竞逐赛中,小榄产业支撑不足、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如何补足?

呼唤涅槃

在以工业立市的中山,小榄之痛,并非孤例。包括“中国灯饰之都”古镇在内的一批专业镇也集体出现经济负增长现象。而在过去,它们是广东乃至全国镇域经济的重要样本。

20世纪八九十年代,专业镇为中山跻身“广东四小虎”立下汗马功劳。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,18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,23个产业集群……作为广东专业镇密度最高的地级市,专业镇经济也曾赋予中山无限活力。

“早转型,早主动;慢转型,很被动;不转型,只有等死。”在波涛汹涌的产业浪潮中,多年埋头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的中山专业镇,一朝抬头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已彻底变了样。

曾经风光无限的大涌红木、沙溪服装等,如今不复昔日光彩。

2018年初,《红木》新国标中对树种原材的调整,本已显现颓势的大涌镇红木产业受到不小冲击。而2013年开始国内服装产业整体市场下滑趋势,让服装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60%以上的沙溪镇一蹶不振……

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显示,在全国前20强中,东莞独占5席,佛山夺得4席,中山只有小榄排在第20名(广东省内排第11名)。

顶着“一镇一品”美名,却缺乏大企业、大项目支撑,中山专业镇经济难以媲美其他“三小虎”。

大魁一河之隔,两岸景象迥异。北岸的顺德,家电产业规模早已突破3000亿元,且拥有美的、海信科龙、万家乐、格兰仕等巨头。南岸的中山,以南头、东凤、黄圃3镇为主的家电专业镇产值虽达千亿级,但“星星多、月亮少”,坊间盛传“千家企业不如一家格兰仕”。

如果说产业转型阵痛只是外面表现,那么体制机制造成的“各自为镇”、恶性竞争、产业重复建设等,无疑是制约中山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。

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张紧跟认为,随着城镇密集区快速城市化,“以市带镇”的行政区划体制不利于区域经济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。城市中心功能弱化、难以适应市场规模和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等问题。这已成为制约“直筒子镇”发展的瓶颈。

建成14年,承办27届中国小家电交易会,黄圃国际会展中心见证过中山小家电产业的发轫起步。如今,不仅黄圃国际会展中心面临着场馆设施陈旧窄小、周边缺乏配套设施等硬件掣肘,中国小家电交易会也面临各家电重镇“互不买账”的窘境。

与黄圃的困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一水之隔,顺德区政府依托高规格建设的广东(潭洲)国际会展中心,谋划打造现代家电产业集群,建设、运营国家级家电电子商务产业园。

向死而生,不破不立。中山专业镇经济呼唤一次凤凰涅槃。

启示录

东莞:全国千强镇前二十名独占五席

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”东莞长安、“中国服装服饰名城”东莞虎门、“中国模具制造名镇”东莞横沥……同样作为“广东四小虎”成员,如今东莞的专业镇经济比中山更加红火。

在2019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,东莞28个镇全部入选,15个镇入列全国百强,是上榜数量最多的城市。长安、虎门、厚街、塘厦、常平5个镇更是“组团”进入前20名,分列第7名、8名、16名、17名、19名,形成镇域经济“最强战队”。

多年来,东莞的专业镇发展风生水起,但也并非一帆风顺。与中山一样,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,东莞传统产业日渐式微,甚至频传企业“倒闭潮”。东莞专业镇是如何绝境逢生的?全国千强镇前20名独占5席,东莞凭什么?

协同创新: 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赋能产业升级

创新资源不足,是很多专业镇转型升级的瓶颈,中山如此,东莞也不例外。

为此,东莞以协同创新为重点,加快特色产业经济发展、创新平台体系建设、产学研活动对接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,先后组建了横沥模具制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、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、桥头环保包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专业化的专业镇创新服务平台,推进资源引进、行业服务、人才培养、技术攻关。

例如,2012年,东莞虎门镇政府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、东华大学、上海海事大学、地方龙头企业等战略合作伙伴,开始建设“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”这一国家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,以促进服装产业产学研协同发展。

资料显示,该项目由市镇两级财政和企业共同投资1.5亿元,至2016年底已建成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、国家纺织面料虎门馆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虎门实验室、虎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等10个平台,为服装服饰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
东莞横沥的模具制造业同样借助协同创新,从原来的低端环节向产业链上游拓展。2012年,横沥镇与上海交通大学等6家高校院所探索共建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,建设了覆盖模具全产业链的12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,累计服务企业1000多家。

东莞还大力引导鼓励专业镇与高校院所合作,联合搭建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。东莞理工学院长期为横沥镇提供创新服务,先后选派3名模具专业博士到横沥镇挂职镇长助理,协助创新体系建设。该校还与横沥共建模具3D打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,并共建模具产业云专区发展“互联网+模具”新模式,云专区上线企业4000多家。

多年来,在创新驱动下,东莞专业镇实现从粗放型到规模型、技术型转变。以长安镇为例,该镇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7家,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,省级企业工程中心19个,省级创新科研团队6个。

大项目带动:斥巨资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

与中山类似,东莞产业过去长期存在“只见星星,不见月亮”“只见小草,不见大树”的局面。近几年,随着华为终端进驻以及OPPO、vivo等崛起,东莞产业格局悄然改变。

这背后是东莞加快引进和培育大项目、大企业。2019年12月12日,东莞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3个,总投资约478亿元。此前,东莞分别于2019年2月、6月和9月集中开工了三批重大项目,共93个项目,累计总投资额达到2043亿元。正是在重大项目带动下,2019年1-10月,东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.6%,是近6年来同期最快。

东莞还大手笔出台“重特大项目招商奖励十条”,符合条件的项目最高扶持将近2亿元,强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、竞争力。

在智能手机产业重镇东莞长安,由于孕育出OPPO、vivo两大全球智能手机巨头,该镇已有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1000家,其中规上电子信息企业有159家,规上高新技术企业355家,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创新生态圈。

在此基础上,长安镇规划了面积为3.35平方公里的智能手机小镇,并入选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,将建设智能手机产、学、研、创、投全产业链。如今,小天才研发中心已建成投产,OPPO研发总部、vivo研发总部加快规划建设,长安镇正瞄准打造全球智能终端(手机)产业创新基地。

在服装专业镇虎门,2019年引进16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重大招商项目,与中丝集团、中轻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建设南方区域总部项目,与中纺联共建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。该镇还着力引进国际时装品牌的总部、区域总部公司、设计中心,瞄准打造世界级的时尚产业集群。

专家观点

民革广东省经济委员会委员高超平:

专业镇模式改革已刻不容缓

每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周期性,专业镇模式也不例外,必定会呈现成长、停滞、衰退、重生四个阶段。从“一镇一品”到现在“四个难以为继”,中山专业镇模式改革已刻不容缓。中山专业镇发展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(2000—2007年),专业镇腾飞阶段。这一阶段各镇区拥有丰富的土地、资金、劳动力,要素资源成本低;加入WTO组织,“三来一补”贸易的繁荣带来极大需求,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;“市—镇”两级扁平化管理,极大地调动镇区积极性,“一镇一品”实现差异化发展。因此,中山专业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5%以上。

第二阶段(2008—2012年),专业镇停滞阶段。在此阶段,依靠引进促发展的“拿来主义”,使一些镇区和企业滋长了惰性,削弱了内生发展动力。在加工贸易体系下,中山制造业发达,但以中小企业为主,缺少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,缺乏核心竞争力,容易面临重大市场风险。

第三阶段(2013年至今),专业镇衰退阶段。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、2010年欧债危机后,中山的“三来一补”贸易加速萎缩,中山宝元工业集团等陆续转移到东南亚地区;土地资源开始枯竭,流动人口明显减少,资金大部分都流向房地产;专业镇突破了原有地缘空间,由“一镇一品”过渡为“一镇多品”“多镇一品”,导致镇区间恶性竞争。2018年以来,国际经贸形势变化,对中山出口构成较大冲击。

目前,专业镇已较难适应中山经济社会发展,面临以下3个问题。

产业生态系统不完备。中山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侧重于生产,加上镇区之间规划不合理、布局不匹配、分散发展,导致产业生态系统内部松散、小、乱。

缺少集群创新。企业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资金、人力、时间。中山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微企业,与周边城市相比产值、规模上都比较落后,迫切需要政府、协会、企业、高校等各方面力量协同创新,共建集群创新中心。

公共服务平台力量单薄。以镇区为依托的公共服务平台,规模过小、力量分散、服务有限,日常运营大多依靠财政扶持,暂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市场化的良性运转。

振兴传统专业镇,建议采取以下4个对策:

要创新发展理论和思路。专业镇模式将有限资源碎片化,组团则要改变碎片化发展。目前,中山组团发展未能真正落实,流于形式,要摒弃过于注重短期利益的思维模式。近期,要继续探索组团发展,发挥协调作用;中期,要做实组团发展模式,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分开,镇区重点保证公共服务,市级统筹经济发展;远期,应探讨行政区域调整的科学性和必要性,“市管镇”改为“市管区”。

传统专业镇应向“特色小镇”转变。应瞄准都市化的发展方向,产业、城市、人文统一统筹规划,努力打造现代都市型特色小镇。要围绕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,利用互联网+实现技术创新、跨界发展。同时,要注意避免过度房地产化。

专业镇应当“优胜劣汰,适者生存”。中山已建成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、18个省级专业镇、516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,分散在24个镇区。要大胆“扬、弃”,引导同质镇区之间资源整合,鼓励优势专业镇品牌兼并弱势专业镇品牌。

要坚持“全域中山”的发展理念。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全面统筹专业镇创新要素资源配置,提升产业集群集聚度和竞争力。同时,鼓励发挥专业镇的产业联盟作用,促进协同创新,加大并购重组力度,大力扶植大企业,在灯饰、服饰等较强产业中扶植知名品牌。



返回


中山市飞步脚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: 0760-22127002 传真: 0760-22127002 手机: 13702353637 网址:www.zsfeibu.com

网站备案:粤ICP备18031846号 XML R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