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市脚轮行业发展历史:从小镇产业到全球制造高地的蜕变之路
发表时间:2025-5-16 14:00:16
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,一个直径不足十厘米的脚轮,承载着这座城市从传统五金制造向全球高端装备产业跃迁的密码。自20世纪90年代起,小榄镇凭借脚轮产业集群的崛起,逐步成为全球脚轮制造中心,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的60%-70%。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到如今的智能工厂,从低端代工到自主品牌出海,中山脚轮行业的发展史,是一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、以产业集群为依托、以全球化布局为目标的制造业进化史。
一、产业萌芽期(1990s-2000s):从“三来一补”到专业镇崛起
1. 产业起源与地理集聚
中山脚轮产业的萌芽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。当时,随着“三来一补”模式在珠三角的推广,小榄镇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五金制造基础,吸引了大量港资、台资脚轮企业入驻。1992年,德国威卡集团在小榄设立全资子公司——中山威卡脚轮有限公司,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资脚轮企业。其占地3.4万平方米的工厂,引入德国工业脚轮的成熟技术,推动小榄镇脚轮产业从低端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型。
这一时期,小榄镇脚轮企业以家庭作坊和中小工厂为主,产品以工业脚轮、医疗脚轮为主,服务于家具、物流、医疗设备等行业。据统计,到2000年,小榄镇已聚集脚轮企业超200家,年产值突破5亿元,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。
2. 技术引进与品牌孵化
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,更推动了技术溢出。中山威卡脚轮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培训、设备共享等方式,帮助本地企业掌握聚氨酯包胶、一次成型支架等核心技术。例如,其采用的“一次成型”技术,省略了传统焊接步骤,使支架生产时间缩短30%,成本降低20%。
与此同时,本土企业开始孵化自主品牌。2004年,中山新邦脚轮制造有限公司成立,推出“hsinbon”品牌,专注于工业脚轮研发。2008年,该公司注册“新邦动力”商标,并在2012年创立“hsinbon风火脚轮”品牌,主打环保、静音特性。其“一次成型”支架技术,使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,2025年营收突破1亿元。
二、产业扩张期(2000s-2010s):从区域集群到全球供应链
1. 产业链完善与规模效应
进入21世纪,小榄镇脚轮产业进入快速扩张期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,形成从原材料供应、模具制造到成品组装的完整生态。例如,中山常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集研发、设计、生产于一体,其聚氨酯、尼龙等原材料本地采购率超80%,显著降低物流成本。
规模效应推动产业升级。2010年,小榄镇脚轮企业超500家,年产值突破30亿元,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%以上。产品类型从工业脚轮扩展至医疗、超市、家具等领域,并出口至欧美、东南亚等市场。例如,中山威卡脚轮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超1000个国际标准集装箱,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2. 技术创新与品牌出海
这一时期,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。中山新邦脚轮制造有限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自动化设备,推动产能翻番,产品质量提升30%以上。其“hsinbon”品牌脚轮,凭借高强度、抗冲击特性,成为美的、格力等家电巨头的供应商。
品牌出海步伐加快。2013年,新邦脚轮推出“hsinbon”品牌,主打环保理念,其“一次成型”技术获得市场认可。2025年,该公司通过参加长三角国际快递物流供应链与智能装备展览会,展示医疗脚轮、工业脚轮等创新产品,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。
三、产业升级期(2010s至今):从智能制造到全球枢纽
1. 数智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
2015年后,小榄镇脚轮产业进入数智化转型阶段。2025年2月,中山市脚轮行业协会举办春茗会员大会,以“推动数智化转型 助力新质生产力”为主题,推动企业从“成本竞争”转向“智能增值”。例如,新邦脚轮投入1000多万元购买自动化设备,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,产能提升50%,次品率降低至0.5%以下。
行业协会发挥关键作用。截至2025年,中山市脚轮行业协会会员规模达600家,成为全球最大的脚轮产业聚集地。协会通过组织技术培训、市场对接等活动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。例如,协会与绩西社区合作,打造中山(小榄)智能脚轮产业园,推动产业集聚发展。
2. 绿色制造与全球化布局
环保与节能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要求。中山脚轮企业加大环保材料研发力度,推出可降解聚氨酯、再生尼龙等绿色产品。例如,新邦脚轮的“hsinbon风火脚轮”品牌,采用环保材料,减少碳排放30%以上,符合欧盟REACH法规要求。
全球化布局加速。2025年,中山脚轮企业通过参加国际展会、设立海外仓等方式,拓展全球市场。例如,中山威卡脚轮有限公司在德国、美国等地设立研发中心,贴近客户需求,缩短交付周期。其产品进入沃尔玛、宜家等全球零售巨头的供应链体系。
四、未来展望:构建全球脚轮创新枢纽
1. 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
未来,中山脚轮产业将聚焦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轻量化材料、智能传感等关键技术,推动产品向高端医疗、航空装备等领域延伸。例如,开发具有自锁、避震功能的智能脚轮,满足无人仓储、AGV机器人的需求。
同时,中山脚轮企业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提升行业话语权。例如,推动“一次成型”支架技术纳入ISO标准,巩固全球技术领先地位。
2. 产业协同与区域融合
中山脚轮产业将深化与湾区城市的协同创新。例如,与深圳在人工智能、物联网领域合作,开发智能脚轮管理系统;与广州在物流装备领域联动,推动脚轮与自动化分拣系统的集成应用。
区域融合方面,中山脚轮产业将借助深中通道等交通枢纽,融入粤港澳大湾区“1小时生活圈”,实现与深圳、东莞等地的产业链互补。例如,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,利用其人才优势;在东莞布局模具制造基地,发挥其精密加工能力。
3.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
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。企业将推广循环经济模式,建立脚轮回收体系,实现材料再利用。例如,开发可拆卸脚轮结构,便于零部件更换和回收。
同时,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,推动员工技能提升和社区发展。例如,中山新邦脚轮制造有限公司设立“员工创业基金”,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;与当地学校合作,开展脚轮制造技能培训,培养产业人才。
结语
中山市脚轮行业的发展史,是一部以技术创新为引擎、以产业集群为支撑、以全球化布局为目标的制造业进化史。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到如今的智能工厂,从低端代工到自主品牌出海,中山脚轮产业用三十年时间,完成了从“小榄制造”到“全球枢纽”的跨越。面向未来,中山脚轮产业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,以绿色为底色,以协同为路径,构建全球脚轮创新枢纽,为全球制造业升级贡献“中山智慧”。
返回